从教书匠到“菜师傅”

——武陵源区退休老干部陈均高的十五载菜园扶贫路

2020-06-20 09:55:28  来源:必威西甲日报  作者:记者 鄢渊  阅读: 必威体育betway日报社微信

    从三尺讲台到广阔田园,从桃李三千到瓜果满园。73岁的武陵源区协合乡退休老干部陈均高,离开了工作生活38年的校园后,挽起裤管上山下乡,当起了山区老百姓的“菜师傅”。十五载风雨兼程扶贫助贫路上,协合乡的菜农依然亲切地称呼他为陈老师。

    6月16日,协合乡黄家坪村中坡组,残疾人张功发夫妇来到一个月没有经管的4亩多菜园子里,看见垄间杂草被扯得干干净净,当市的黄瓜、莴笋和圆白菜打理得井井有条,张功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得亏有陈老师帮忙,一想到他是70多岁的老人了,真的不落忍。”

    一个月前,本就因车祸致残的张功发又一次遭遇车祸,同为肢体残疾人的妻子进医院照顾,家中菜园子无人打理。“我得去帮忙,不然菜就烂在地里了。”多年来帮扶张功发夫妇成为种菜大户,陈均高深知,菜园子就是这家人的命根子。除草、采摘、搬运装车、到市场上售卖,陈均高在张功发的菜园子里当了一个月的义工,还抽空去医院送了300元慰问金。

    “陈老师就像我们的亲大哥一样,他的恩情我们无以为报。”2005年至今,从一亩辣椒四亩田靠天吃饭的贫困户发展到协合乡的种菜大户和示范户,张功发夫妇的脱贫路上,陈均高是引路人更是亲人。买良种买肥料、指导生产、租摊位卖菜,陈均高事无巨细关心备至。张功发家中缺钱了,他总是主动伸出援手;两夫妇没什么文化,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着写精准扶贫申请报告;种菜有风险、销售有困难,他又带着协合乡蔬菜协会理事会一班人帮着张功发这样的贫困户买保险、在菜市场租摊位。

    如今,张功发每年种植近5亩蔬菜,年收入近5万元,家中修了新房,电动车也买了三辆,菜园子让一家子日子越过越红火。

    退休前,陈均高历任武陵源区协合乡联校校长、区教育局干部、索溪峪镇联校党支部书记、森林公园学校校长。一辈子在教育战线工作,为何就与种菜结下了缘?陈均高的妻子李祥春笑言,“他忙了大半辈子工作,原指望退休后能帮帮我,没想到又干回教人的老本行了。”

    2005年,退休在家的陈均高想做点事弥补对家庭的亏欠,便决定去学蔬菜种植技术,帮妻子整整菜园子,安享退休生活。在一次全区蔬菜协会的培训上,却被领导点了将,“协合乡是武陵源的后花园,可以依靠旅游发展‘菜篮子’工程,但缺个带头人,老陈你可以发挥余热呀。”一来二去,在试验栽培了几亩蔬菜获得一定经济效益后,陈均高开始积极利用地方剩余劳动力,带头发动协合乡的老、弱、残疾人,成立了武陵源区协合乡无公害蔬菜专业协会,发展蔬菜产业助力协合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他的工作比哪个都重要些,这么多年我也习惯了。”几十年共同生活下来,李祥春知道陈均高是个工作狂,便由他去了。就这样,在教育战线桃李满天下的陈均高正式开始了他的菜园教育事业。

    “协合拥有优质的蔬菜种植自然环境和条件,但受限于品种和技术,菜农收益不高。”隔行如隔山,为了尽快成为蔬菜行业的专家里手,陈均高不仅虚心地向当地有经验的“土专家”学习,还外出到山东、长沙等地参加技术培训,甚至请技术员住在自己家中两年,实地学习种植技术,家中各种蔬菜种植的技术书籍堆满了一书柜。

    多年下来,陈均高从一名教书匠变成了种菜能手,在种植有机蔬菜的同时,他进行了无公害蔬菜种植试验,建立农田轮作制度,对不同菜地、不同品种的蔬菜采取不同轮作方式,并根据当地气候及自然环境条件选取优良的品种进行无公害蔬菜种植试验,秦白二号白菜、燕白黄瓜、人参果、烧烤茄子……一大批适合当地环境又符合游客口味的蔬菜品种被他引进协合乡的菜园子,为菜农增收。

    十多年来,协合乡蔬菜协会每年至少举办2-4期实用技术培训班。通过多年的培训,群众科学种菜水平不断提高,菜园子成为家庭重要的增收渠道。“陈老师教我们引种、搭棚、打枝、防虫,他帮我引进的西兰花在市场上成了抢手货。”黄家坪村71岁的陈仲青跟着陈均高学种菜,一年收入达3万多元。

    发展会员359名,亩收入由原来的3000元提高至7000元以上,发展近百亩有机蔬菜种植地,蔬菜种类也从最开始的几种发展到现在几十种,年产值达到300多万元。十多年来,陈均高不仅带领协合乡无公害蔬菜专业协会获得全省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及市、区先进协会称号,还兼任协合乡关工委执行主任和区老科协副会长,先后获得了全国关工委“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先进个人、全省老科协先进工作者等诸多荣誉。

    “能让老百姓得实惠,就是我最开心的事!”陈均高告诉记者,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名老干部、老党员将毕生精力倾注于服务群众的初心和决心。(记者 鄢渊)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必威西甲网]

举报此信息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