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父子兵”

2019-12-13 09:24:57  来源:  作者:  阅读: 必威体育betway日报社微信


    新浪微博

    必威西甲作为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这里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长征故事,其中老革命家袁任远和儿子袁意奋一起干革命,从桑植出发长征的传奇经历在这里被传为佳话。

    数字报

    左为十七岁的袁任远

    袁任远,1898年出生于必威西甲市慈利县三官寺。1928年春,他组织发动石门南乡暴动。1929年8月,党中央派袁任远离开上海去广西李明瑞部工作。12月,参加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随后,转战桂粤湘黔,到达湘赣后,参加红6军团的工作。

    1934年10月,红2、6军团木黄会师后,发动湘西攻势,策应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11月26日,湘鄂川黔省委在大庸成立。同时,成立大庸地委和大庸军分区,袁任远任大庸地委委员和军分区政委。

    在自己的家乡,他积极和当时十分活跃的游杂武装“哥老会”联系,同他们讲“红军为什么要革命”。经过他做工作,大庸先后有十多股游杂武装1600多人参加了红军。听到袁任远在大庸闹革命的消息后,他在读中学的大儿子袁意奋竟然过来找他,坚决要求参加革命,并表示不怕吃苦,不怕牺牲,革命到底。袁意奋参加红军时只有十七岁,被称为“红小鬼”。从此这父子俩开始了同战斗共革命的生涯。

    由于国民党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围剿,1935年11月19日,由任弼时、贺龙带领的红二、六军团开始了新的战略转移——长征。袁任远父子俩也跟随红军队伍冲破重重封锁,一路向前。

    长征路上,袁任远和贵州毕节知名爱国民主人士周素园的情谊为人称道。57岁的周素园是清朝末年的秀才,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在云贵军政两界有非常高的声望。为使得红军在毕节地区建立农会和扩充红军获得更多的支持,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等红二、六军团领导人多次去周素园家,邀请他出任由红军组建并领导的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在政治部工作的袁任远也经常不失时机地向周素园介绍党的政策,宣传党的主张,讲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红二、六军团从毕节出发时,周素园毅然参加了红军,走上救国救民之路。由于周素园年老体弱,在长征途中几度病倒,袁任远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最终,周素园老人战胜艰难险阻,顺利到达陕北并得到毛主席的亲自接见。 

    红二、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后,红二、六军团和红32军组成红二方面军,袁任远担任红32军政委。从甘孜出发,他仍坚持让儿子袁意奋留在战斗一线。长征途中,袁任远袁意奋父子聚少离多,直到红军过草地时才相遇。队伍开拔前,袁任远将自己的一半干粮给了袁意奋,语气坚定地叮嘱他:“孩子,你一定要坚强,要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袁意奋答应着父亲,捧着干粮,泪水模糊了双眼。

    袁意奋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父亲,走进了茫茫草地。草地气候变化无常,大雨说来就来,转眼又烈日当空,战士们的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进入草地的第三天,袁意奋浑身疼痛发冷,接着又发高烧,极度的疲倦和病痛使得袁意奋几度昏迷,他真想永远地睡在这片草地上,但是望着身边搀扶着前进的战友,他想起了父亲的嘱咐,他告诉自己不能掉队,再难再累也要前行。靠着强大的意志,袁意奋终于在走出草地的最后一天赶上了大部队,集合队伍时,他发现身边少了很多的战友,回过头望着茫茫草地,他任泪水肆意流淌。是啊,茫茫草地,吞噬了太多红军将士的生命,袁意奋能活下来,靠的是自身顽强的革命斗志和永不言弃的革命精神。

    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将台堡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随后他们父子俩又投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袁任远历任中共青海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袁意奋任海军装备技术部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现在,他们父子一起长征的故事依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永远值得我们敬仰。

    (图片由必威西甲市永定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必威西甲网]

举报此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