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湖南新闻

“火出圈”了!湖南获央媒集中连续礼赞到底为啥?

2020-07-14 08:18:53  来源:湘伴  作者:  阅读: 必威体育betway日报社微信

    7月11日至13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科技日报、中新社等多家中央主流媒体聚焦三湘儿女的小康生活,奏响礼赞湖南大合唱。湖南开启“霸屏”模式。     

    这得从中宣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说起。6月11日至15日,由中央和省市媒体近百名记者组成的采访团,走进湖南的农村、城市、社区、校园、园区、港口,用精彩纷呈的报道打开了一幅三湘儿女共同奔小康的美丽图景,用行动诠释党的新闻工作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闪光内涵。  

    集中连续发声、占据重要位置,宣传部门的小伙伴告诉湘伴君,央媒此次聚焦湖南的报道力度之大、规模之高较为罕见。譬如,7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创业正当时 耕耘收获多》一文,以动人的事例展现湖南脱贫攻坚成效,此后连续两天,在头版重要位置连续刊发两篇重要报道,聚焦湖南污染防治、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其他央媒也在头版头条或突出位置刊发、刊播报道,鲜活展现了湖南各地走向小康生活的动人实景。  

    湖南有哪些”闪光点“,央媒又是如何点赞的?湘伴君为大家梳理了一下↓↓↓  


    人民日报

    7月1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刊发《创业正当时 耕耘收获多》,讲述湖南吸引年轻人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精彩故事。

    24岁的施林娇和同伴一起精心制作短视频、开直播,将“精准扶贫”首倡地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的青山绿水和生活巨变介绍给更多网友,眼下已有超10万名粉丝,十八洞村的土特产品也跟着“飞”出了大山。在广州工作的李平4年前回到家乡必威西甲武陵源区龙尾巴村,打造高端精品民宿,吸引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古丈县翁草村,石泽辉等一批年轻人的回归,让村庄活跃起来。三湘大地上年轻人返乡创业的故事,让读者感受到了蓬勃的新希望  。

    此后连续两天,《人民日报》在头版重要位置刊发《绿水青山蕴福祉》《城乡协调 增添发展新动能》两篇重要报道。前者对湖南生态文明建设给群众带来的看得见的实惠,娓娓道来;后者描绘了湖南城乡携手、共谋发展,成就共同小康生活的故事  。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数字报


    新华社

    7月11日,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头版推出《23本账本里的小康故事》,讲述的是74岁长沙“新市民”刘腊梅的故事。近40年里,她的23本“流水账”,见证了这个寻常百姓小家生活的巨大飞跃,反映了一个普通家庭在党的带领下一步一步过上小康生活的历程  。

    此后,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接连刊发《长沙:以“绣花功”精准攻破“插花贫”》《那山,那人,那苗寨——十八洞村三代人的奋斗史》两篇文章,  推介了长沙精准扶贫的好做法、好经验;讲述了十八洞村不同年龄的三代人困于大山、走出大山、又回归大山,为着小康梦想接续奋斗的历史  。


                       

                        

    中央电视台                              

    7月11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播出的《十八洞村的返乡创客》报道,近年来,扶贫工作队帮助十八洞村发展乡村旅游,并且种起了猕猴桃、高山胡萝卜等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副产品,  短短3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就从原来的1600多元,增加到8000多元,全村实现了脱贫  。向大家生动诠释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12日、1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接连播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十八洞村的脱贫路》《湘西苗寨:小茶苗 大希望》。第一篇报道的是十八洞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迈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路的故事。第二篇则讲述了湖南古丈县苗寨村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下,通过种养来自浙江安吉的茶苗脱贫奔小康的故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7月1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播出《百年老港换新颜》,报道岳阳城陵矶港,经过环保提质改造,告别尘土满天,实现清洁、高效的投产运营。  从老港到新港,看到的是港口的绿色变迁、人们幸福的笑脸  。

     


    光明日报

    7月11日至13日,光明日报头版报眼刊发《十八洞村:年轻人回来了》《文明乡风浸润美丽乡村》《湖南宁乡:有健康才有小康》,以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  分别介绍了十八洞村脱贫攻坚、“文印县”娄底市新化县用文化浸润美丽乡村、宁乡扎实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  。

     

    经济日报

    7月11日,《经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脱贫又脱单 生活如蜜甜》报道十八洞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照下越来越好,未来将不忘总书记的嘱托,  全力打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升级版”  ,带领全村群众向着全面小康迈进,让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生活越来越甜蜜。第二天,《经济日报》在头版推出《“精神富,才是真的富!”》。报道聚焦的是毛泽东主席的家乡——韶山市韶山村,在上世纪90年代,乘着红色旅游的东风,这里率先进入了小康。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韶山村的人们  希望能为实现全面小康之后的乡村振兴探探路  。

     

    中国日报                              

    7月11日,《中国日报》二版刊发《Honeysuckle helps farmer climb out of poverty(金银花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报道隆回县依靠金银花种植产业,生活越过越红火。

     

    中国新闻社                              

    7月11日至12日,中国新闻社先后刊播《湘西苗寨十八洞村:回得去的家乡,望得见的未来》《“半条被子”的故事捂热“长征小镇”》《湖南“文印村”邂逅“诗和远方”》《一片茶叶带来古丈苗寨无限“钱景”》,讲述湖南减贫故事。


      

    工人日报                              

    《当“穷乡僻壤”变成“向往的生活”》《技术链、就业链、产品链……在湖南,精准的供需对接是精准扶贫的一大法宝——“链”起来,小康生活零距离》《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7月11至13日,《工人日报》连发三篇报道,讲述十八栋村村民的生活之变,介绍湖南通过有效资源配置将需求与供给“链”起来的有效经验,推介湖南努力让城市生活更方便更快捷更有生命力的好做法。


    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在7月11日头版头条刊发《三湘大地看小康系列报道之一春风再起十八洞》,讲述十八洞村从2013年至今的脱贫创举。报道指出,如今的十八洞村处处充满了新的机会与机遇,人民生活越来越好。

    中国妇女报

    7月11日,《中国妇女报》头版头条刊发《成就自己 造福乡梓这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报道湖南湘西、常德、株洲脱贫攻坚成绩。其中提到,政府把老百姓脱贫致富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解决了,把惠民的好政策落实了、落细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

    “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的翻天巨变、岳阳城陵矶港的绿色变迁、新发展理念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温暖改变……三湘父老勠力同心奔小康的美丽图景,吸引了央媒的目光,  背后更是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决胜脱贫攻坚、决战全面小康的信念与决心。

    全面小康,不仅要有物质基础,更要提高质量和成色。当前,湖南正集中精力攻克脱贫攻坚战的最后堡垒,向着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奋勇奔跑;深入抓好产业项目建设,夯实全面小康物质基础;坚持以“微建设”“微服务”为切入点,下大力补齐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等短板,提升全面小康的质量和成色。 

    奔向全面小康路途中,湖南的好经验好做法赢得点赞、值得学习,其他兄弟省市亦然。湘伴君相信,只要各地互相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做法,凝心聚力、共克时艰,一定能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返回栏目[责任编辑:必威西甲网]

举报此信息